鍾肇政童年時有繼承父親在音樂的天分

 

幼時即能聽歌記譜,但因沒有獲得培養,沒有音樂的環境,日後鍾肇政便在藝術的欣賞與興趣轉為文學。

鍾肇政的家庭背景→https://pse.is/K2PQJ

鍾肇政的求學過程→https://pse.is/LLCNH

戰後受父親影響,仍從事國小教職。因為幫同事教音樂課而有貝多芬的外號,但這是只因為和貝多芬有同樣重聽問題,這中間不無調侃意味。

11-已用.jpg

(圖為鍾肇政與同事的大合照)

 

事實上,由日文過渡到中文語言的問題,作為中文文學家的困難,可以比擬為樂聖貝多芬的耳聾。因此可以說,鍾肇政作為一個文學藝術家如同貝多芬,有身心的、藝術工作的雙重的困難要突破。

鍾肇政的寫作風格→https://pse.is/L235B

鍾肇政 - 硬頸文學→https://pse.is/KZU2N

1957年助聽器的出現,稍稍減少鍾肇政的聽覺障礙。而因為是天才,所以語文問題,也在十年間給突破了,《濁流三部曲》的創作就是一大證明。

15-已用.jpg

(圖為鍾肇政寫作)

 

鍾肇政最有共鳴的音樂家是舒伯特,兩人都有因女方家長要求財富問題而有不成功的初戀經驗,其他像是父親職業皆為老師、躲避過軍事徵召、對於友情的渴求,更巧的是兩人的初戀對手都是女高音,各方面鍾肇政都像舒伯特而非貝多芬。

鍾肇政硬頸子弟起來→https://pse.is/KDWNW

鍾肇政對客家的貢獻→https://pse.is/LHKHU

除了戰前就學到的舒伯特名曲〈菩提樹〉〈小夜曲〉安撫鍾肇政在戰爭中受創的身心外,日後鍾肇政會常常提起舒伯特。

只有音樂文學能使鍾肇政容易感動流淚,例如一個訣別故事配上相應曲調,不知是故事本身或者曲調的關係,都讓他感受到一種藝術味,或者說就是人生味。

14-已用.jpg

(圖為鍾肇政)

 

濁流三部曲-「江山萬里」→https://pse.is/L2C96

台灣人三部曲-「沉淪」→https://pse.is/KDTQ7

老年本是看破世間種種包括愛情與友情,但他依舊容易流淚,也因此浸淫在自己的作品時,或者一點點「小事」,他都常常在流淚著,這也是浪漫文人的特徵。

客家文學作品-「怒濤」→https://pse.is/LNYTC

客家文學作品-「台灣人三部曲」→https://pse.is/LPNH3


檢視較大的地圖

 

#引文出處看更多

鍾肇政音樂天分→https://pse.is/LCA3W

圖片來源https://cloud.hakka.gov.tw/details?p=%20128931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kka literature 的頭像
    Hakka literature

    Hakka literature 客家文學

    Hakka litera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