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伯公廟

Hakka litera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市東勢區是大埔客的重鎮,日治時期稱為「東勢角」,在更早期的清乾隆年間,則稱為「匠寮」或「寮下」。
匠寮與廟(下)→https://pse.is/DCHK10
Hakka litera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akka litera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園區原為鐵路東勢支線終點-東勢舊火車站。
歷史簡介→https://pse.is/DCHK06
Hakka litera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身為東勢火車站,是一座位於臺灣台中市東勢區臺灣鐡路管理局東勢線的終端鐵路車站,民國48年正式通車,乘載大雪山林木業興盛時期出口運輸、德基水庫新建水泥用料進站運輸。

Hakka litera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年間工寮由初期的30間逐漸擴充到乾隆38年(1773)時的162間,清朝時期東勢的林業是以樟腦生產較為興盛,清代樟腦的生產扮演林業發展主要角色的原因,與當時港口貿易有極大關聯。
林業發展(上)→https://pse.is/DCHK04
Hakka litera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勢因林業而開墾亦因林業而興盛,東勢的林業發展史,在整個臺灣的林業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依照臺灣不同時期的政權統治,於清領、日治、戰後時期,各有不同的興衰發展。

Hakka litera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古代農業社會娛樂不多,加上有人覺得每家製作的「紅粄」有大有小,不如來進行個比賽,於是演變成為東勢地區客家人獨一無二的「賽丁粄」活動。

Hakka litera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客家人稱呼的「伯公」,就是一般人稱為「福德正神」的土地公。

Hakka litera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國各地的客家庄都有拜新丁的儀式。例如:苗栗獅潭鄉新店村的「打新丁」是和每年下元節(農暦十月十五日)前一天舉辦的祈福拜天公儀式一起舉行。

Hakka litera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