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1947記者時期-原鄉憧憬到現實夢醒

 

離開教職的吳濁流懷著對祖國大陸的憧憬,1941年到南京生活,期望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氣。

吳濁流的成長求學→https://pse.is/WU1

在南京,他進入日本人經營的《大陸新報》擔任記者工作。

吳濁流的教職生涯→https://pse.is/WU2

19423月,看到日本即將戰敗的事實,他帶著家小又回到臺灣,並陸續擔任《日日新報》、《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民報》記者。

吳濁流與臺灣文藝→https://pse.is/WU4

七年的記者生涯,都遇到國家變遷的關鍵時期,也讓他深深體會臺灣人的孤兒命運,於是他在1942年冒著生命危險,偷偷著手撰寫《亞細亞的孤兒》。

吳濁流與黃藤耐扭→https://pse.is/Wu5

吳濁流實地到訪照片_190920_0031.jpg

客家文學作品-「功狗」→https://pse.is/WU6

吳濁流自認為其著作「帶有歷史性的性格,所寫的各篇都是社會真相的一斷面」,這段時期任職記者工作,洞察社會真實面向的能力及相關見聞,對其作品的識見及書寫體例都有關鍵性的影響。

客家文學作品-「水月」→https://pse.is/Wu7

1947年,吳濁流離開記者工作,他體察當時的社會氛圍,撰稿出版《黎明前的臺灣》一書。

客家文學作品-「先生媽」→https://pse.is/wu8

作為記者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其對他後續的文學創作有極大的影響。

客家文學作品-「亞細亞的孤兒」→https://pse.is/WU9

7.jpg

客家文學作品-「波茨坦課長」→https://pse.is/WU10


檢視較大的地圖

 

#引文出處看更多

吳濁流記者時期→https://pse.is/KWCGJ

吳濁流記者生涯→https://pse.is/GZ29N

吳濁流職涯記者→https://pse.is/FVMSQ

圖片來源https://pse.is/KTNMW

arrow
arrow

    Hakka litera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