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藝》- 培育臺灣文學家與創造文學新園地
1962年吳濁流重病,初癒後感於生命無常,開始有積極為後代傳承文化資產以及對自我生命有所交代的企圖。
吳濁流的成長求學→https://pse.is/WU1
吳濁流在1964年4月1日獨資創辦「台灣文藝」這份刊物。當時一些台灣作家,如鍾肇政、廖清秀、鄭清文、趙天儀等人都曾經協助這份刊物的編輯。
吳濁流的教職生涯→https://pse.is/WU2
吳濁流的記者時期→https://pse.is/WU3
《台灣文藝》原本是月刊,不過第五期後就改為季刊。雜誌社不採取同仁制,歡迎各方來稿。不論是龍瑛宗、吳新榮、王詩琅、黃得時等日治時期台灣作家,還是鍾肇政、李喬、詹冰、七等生、黃春明等後起作家都有。
吳濁流與黃藤耐扭→https://pse.is/Wu5
客家文學作品-「功狗」→https://pse.is/WU6
此外,在《台灣文藝》早期也就是統獨意識型態還沒激烈衝突之前,一些外省作家,如:文曉村、兩峰、馮放民(鳳兮)、寒爵,也曾在《台灣文藝》發表作品。
客家文學作品-「水月」→https://pse.is/Wu7
客家文學作品-「先生媽」→https://pse.is/wu8
《臺灣文藝》是戰後第一本「以臺灣為名的文學雜誌」,連結了日治時代的臺灣新文學運動,也在反共文學當道的戰後文壇開闢一塊本土文學耕耘園地。
客家文學作品-「亞細亞的孤兒」→https://pse.is/WU9
其集合了走過日治時代的老作家,戰後新生代作家,以及戰後出生的新作家。三代共聚一堂,共建戰後臺灣文學的新局面。
客家文學作品-「波茨坦課長」→https://pse.is/WU10
在白色恐怖時期,吳濁流是率先敢寫「二二八」的作家,他以日文寫的《無花果》《台灣連翹》,後來是透過鍾肇政翻譯成中文,並透過留台日本學生挾帶到美國出版。
#引文出處看更多
吳濁流臺灣文藝→https://pse.is/KWCGJ
吳濁流文學貢獻→https://pse.is/GZ29N
吳濁流客家文學→https://pse.is/FVMSQ
圖片來源→https://pse.is/KTNMW
臺灣文藝圖片來源→https://images.app.goo.gl/uXiNBwCnsQAXCsu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