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在格局上保有原劉家夥房的形式,包括:公廳(廳下)、廊間、左右橫屋(護龍)、子孫巷、內外門樓、內外禾埕與半月池(魚塘)等。
文化館的設置保留了傳統的客家文化,目前並分別在公廳、章仁廳、章職廳、章喜廳及章崧廳展示客家文化的歷史源流、食衣住行、文化禮俗與宗教信仰等文物展示與資料呈現,其融合建築特色展現客家文化精神。
客家人非常注重居宅風水遵守「左青龍有流水,右白虎有長道,前朱雀有活地,後玄武有丘陵」方位,所以劉屋的入水口是引用屋後八寶圳灌溉溝渠的水源進入夥房,並沿夥房龍邊牆沿順流後注入半月池,早期多為住戶洗滌蔬菜、洗衣及養魚的空間。
客家夥房與閩南合院的差異→https://pse.is/TNHK09
台中盆地客家移民歷史軸線→https://pse.is/TNHK10
客家音樂(上)→https://pse.is/TNHK05
客家音樂(下)→https://pse.is/TNHK06
資料來源:https://www.tuniuhakka.taichung.gov.tw/tour/index.aspx?Parser=13,3,58
圖片來源1:拍攝於館內展示
圖片來源2:https://www.tuniuhakka.taichung.gov.tw/tour/index.aspx?Parser=13,3,58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