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實的寫實筆調粉碎了最後一線希望
本文透過農校畢業的青年,以現代化農業的多角經營結果,來證明或澄清人們對今日農村所存的幻想或誤解。今日農村即將解體或呈現半歇業狀態的危機是人人都承認的,免徵賦稅、徵收荒地稅、考慮貼補農產品差價的政策,無非說明了農業經營已經亮起最後一道紅燈。然而,人們對農村還殘存著一絲幻想——如果受過現代教育洗禮的年輕人肯回到田裡來,用企業化的經營方式,農村還有從弊病中振興起來的一天。
鍾鐵民-家庭背景→https://pse.is/GTM01
在小說裡,作者以平實的寫實筆調粉碎了最後一線希望。除了老一代農民「養兒子莫算飯餐錢」的苦幹精神外,田園裡已經沒有神話了。台灣農村的歷史演變至今,握有兩甲土地的農民已不算小了,但沒有十甲、二十甲的土地,就談不上企業化經營,即使有企業化頭腦的新農夫,也無法打進鐵筒似的城市商場,更談不上自產自銷,於是就註定了要被剝削。最後只好求其次,用多角經營的方式,兩甲地——一甲種水稻,一甲種木瓜。屋後空地蓋豬舍,這是在有限資金,有限土地的最高運用了。然而,即使是上好的水田,也只有感嘆「水稻是不能再蒔了」。
鍾鐵民-求學過程→https://pse.is/GTM02
養豬更沒有保障,本來養豬是農村傳統的副業,「人窮莫斷豬,富貴莫斷書」是農村普遍流傳的諺語,可是現代化的養豬成為冒險的行業了,飼料可以一個月漲三次,只要豬的外銷市場一斷,在內銷有限的情況下,豬價就會一落千丈,成了賠錢事業。種果樹,則要躲得了蟲害,又要躲得過颱風,還要等「生意人來代銷」,否則一點辦法都沒有。農民如果懂得外貿政策,如果防得了颱風,他們就不當農民了,當了農民也不用叫苦了。
鍾鐵民-寫作風格→https://pse.is/GTM03
不幸的是,台灣的農民除了要過著靠天吃飯的原始生活方式外,還要在整個時代的轉型期中作墊腳石,而永無轉機的一天了。雖然作者巧妙地安排了都市中工廠工人來作對比,都市裡做工的工資所得高於多角度農業經營的總和,和安排了新時代的女性中,也有人眷戀農村的生活情調,願意留在農村的一絲安慰,但這並無法改變農村整體衰敗的命運。
鍾鐵民-對客家的貢獻→https://pse.is/GTM04
作者以一個新農夫的奮鬥史為經,展露了今日農村最寬大的估計和最樂觀的希望,然而它依然帶給我們對整個農村前途令人心灰意懶的信息,否定了集體經營、多角經營、農村機械化的最後一幕神話。
(圖為田園之夏手稿)
「田園之夏」導讀
「我不能囤積等價,賠賤也要賣呀!」與古進文同街的阿吉在嘆氣。
「不是我不肯捉豬,上頭限制頭數,實在沒有辦法。」豬販阿福眉頭皺得最深:「有錢賺的事我那有不做的!莫心急,總會輪到你。」
鍾鐵民-面對「脊」病→https://pse.is/GRM05
古進文沒有多坐就出來了。這次像他這樣要虧損五萬塊錢左右,其他小養豬戶大概不過一兩萬元的損失,問題是養豬為農村唯一增加收入的財路,失去了這條財路等於希望破滅,無怪乎每個人都如喪考妣。
客家文學作品-「秋意」→https://pse.is/GTM06
古進文想起昨天時報上的一個大標題:「商情充耳不聞,閉門猛養毛豬,如今價賤叫苦不迭,有關單位扼腕嘆。」息不由得他不苦笑起來,像自己和阿吉這些人,只知道耕田就要兼養豬,自古以來便是這樣,想多賺就要多養,誰去為他們打聽商情呢?又到那裏去打聽呢?好好的外銷的路子會斷掉,即使虧本虧得兩眼含淚,卻也仍是莫名其妙。
客家文學作品-「雨後」→https://pse.is/GTM08
是不是要堅持苦撐下去呢?古進文近來常常考慮這個問題。為了向博士和硬頭示威,殺殺他們洋洋得意的氣燄,他誇大了自己的成果。確實,十五萬元在農人和工人的眼中都是一個大數目。
客家文學作品-「台灣客家人」→https://pse.is/GTM10
但他沒有為他們說明,木瓜所以能有高價是因為毒素病猖狂,木瓜園一個又一個失敗了,他甘願冒著汗水無歸的風險種木瓜,他幸運自己的園子一時沒有染病,所以他有運氣應該當賺錢,這也算成功嗎?而且,雖然說是包一年期,事實上連栽種到開花結果,也要十個多月,除掉農藥肥料,再平均一下,每個月的所得也實在很有限。
客家文學作品-「早起三朝當一工」→https://pse.is/GTM09
農家做什麼都要碰運氣,運氣好,養豬碰上好價格,種水果也碰上好價格,運氣不好,那是自家倒霉。有沒有誰能給農家一直享有好運呢?那真功德無量了。
#引文出處看更多
田園之夏完整介紹→https://reurl.cc/K6N6jM
田園之夏導讀出處→https://reurl.cc/oDWDd5
留言列表